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场馆概况 » 陈嘉庚先生

陈嘉庚,平凡的三个汉字,光辉的一个名字,镌刻在历史长河中,铭记于祖国人民与千百万华侨心中。毛泽东主席赞誉陈嘉庚为“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”,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高度评价:“他爱国兴学,投身救亡斗争,推动华侨团结,争取民族解放,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。他艰苦创业、自强不息的精神,以国家为重、以民族为重的品格,关心祖国建设、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,永远值得学习。”陈嘉庚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,倾其所有,毕其一生以赴之,他的典范超越了政治分野、跨越国界,为人类文明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。

 

1840年鸦片战争后,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,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。陈嘉庚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。

1874年10月21日,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。这里曾是郑成功部队操练水师抗清驱荷的据点,民族英雄的故事在陈嘉庚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。

陈嘉庚的父亲陈杞柏于19世纪70年代南渡新加坡谋生,主营米业,兼营地产、硕莪厂与黄梨种植加工厂等,是当地福建帮的领袖之一。陈嘉庚由母亲一手带大,时断时续的侨汇、并不宽裕的家境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俭朴的品质。1890年,陈嘉庚应父召去新加坡学习经商,并辅佐父业达至顶峰。1903年,陈嘉庚第四次自闽返叻时,父亲的企业已因经营不善而欠下巨债。为了挽回父亲的信誉,他毅然承诺代父还债,担起重振家声的重任。


1904年,陈嘉庚创办新利川黄梨罐头厂,开创了自己的事业。与此同时,开始黄梨种植业方面的投资,并在父亲经营的米店原址上创立了“谦益号”米行。1906年与他人合资“恒美号”米店,专营熟米,远销印度,这成为了他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。

1906年经济衰退,时值世界橡胶业趋向大景气之时,陈嘉庚果断投入到橡胶种植业中,经济情况大有好转。1907年,他还清了父亲的债务,“一诺万金”的信誉传遍了新马华侨社会,也为其日后纵横商界并走向华侨社会领导层奠定了基础。

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,橡胶需求猛增,陈嘉庚主攻橡胶业,逐步实现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殖到兼有加工、制造、贸易为一体的飞跃。

1910年,陈嘉庚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,开始参与政治活动。1911年,武昌起义成功,他当选新加坡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主席,这奠定了其在闽帮的领导地位。

 

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船运几乎全部停顿。陈嘉庚勇于尝试,化危机为契机,从租船起步,经营航运业,获利丰厚。战争结束,陈嘉庚集中力量拓展橡胶王国,将产品远销亚洲各地及欧美各国。

在艰苦创业、缔造企业王国的同时,陈嘉庚还开创了倾资兴学、培育英才的伟业。1894年,年仅20岁的陈嘉庚就捐资在集美开办了惕斋学塾。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他备受鼓舞,1912年,他再次回到集美,于次年创办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。这是集美学校之滥觞,亦是陈嘉庚教育伟业的开端。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,他在集美创建了包括幼稚园、男女小学、中学、师范、水产航海、商科、农林、幼稚师范等在内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、男女学兼备的体系完备的教育机构,并与胞弟陈敬贤订立了“诚毅”校训。1923年10月,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集美为“永久和平学村”。

在闽地创办大学并非陈嘉庚一朝一夕之思。他认为“科学之发展,乃在专门大学。有专门大学之设立,则实业、教育、政治三者人才,乃能辈出。”1921年4月6日,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式,标志着中国有史以来由华侨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诞生了。

陈嘉庚担心华侨子弟被异族同化,为了保存中华传统文化,他力倡华文教育,开拓海外华侨教育事业。自1911年开始,陈嘉庚参与创建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的道南、崇福、爱同等华校,并联络15所华文小学总理,筹建华文中学。1919年,新加坡第一所跨帮系的华文完全中学——南洋华侨中学开学。南洋华侨中学的创办,带动了东南亚各地华文教育的发展。

陈嘉庚热心公益事业。1915至1925年间,他亲自领导了5次规模巨大的募捐运动。陈嘉庚在经济方面的雄厚实力,以及在教育与公益方面的努力,使得他的社会地位节节攀升。1929年,他当选福建会馆主席,对华社的各种陋习实行改革。陈嘉庚执掌福建会馆22年,团结了新加坡人口最多、实力强大的闽省侨民,对闽帮社会与新华社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。

 

1928年,日本侵略者制造“济南惨案”。怡和轩总理陈嘉庚组织召开全侨大会,成立“山东惨祸筹赈会”,并出任主席,领导华侨抵制日货,筹赈祖国难民。这是陈嘉庚首次挺身而出领导侨胞反对日本侵略,也是南洋华侨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活动。

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,陈嘉庚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,1931年被迫改组为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。1934年2月,陈嘉庚公司宣告收盘。此后,他决定集中力量发展集美学校,无条件将厦门大学献与政府。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南洋华侨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,纷纷成立救亡团体。1938年,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,陈嘉庚众望所归当选主席,将一千万南洋华侨团结在一起,以巨大的财力、物力、人力支援祖国抗战,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卓著的功勋。

陈嘉庚时刻关注国内抗战形势。1938年,汪精卫发布对日和谈言论,陈嘉庚立刻发电报加以驳斥,并向国民参政会提交电报提案讨伐汪精卫的叛国行径,有力地打击了投降派的嚣张气焰。1940年,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,慰劳前方抗日将士,考察国内抗战形势,并得出“抗战必胜,建国必成”的结论,向世人传递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”的信息。

1941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大举侵占南洋各地。英殖民当局请求陈嘉庚出面领导新加坡抗战动员工作。陈嘉庚临危受命,于12月30日成立“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后援会”,领导华侨建设战备防御工事,维持新加坡社会治安。这是英殖民当局首次承认华人是新加坡人民的主体,承认华人有能力领导新加坡民众的抗敌工作,在新马华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。新加坡沦陷前,陈嘉庚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友掩护,避难印尼。期间他撰写了近30万字的《南侨回忆录》,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史留下珍贵的史料。

1945年8月,日本无条件投降。10月1日,陈嘉庚结束匿居生活,启程返回新加坡。1946年,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发动大  规模内战。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身份,致电美国总统,劝告美国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。

1949年,为建立人民共和国,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即将召开,陈嘉庚被推举为华侨首席代表,应毛泽东邀请,回国共商国是。

 

1949年10月30日,在参加了为期数周的国庆活动后,陈嘉庚启程南下,沿途游历考察14省40余城市。10个月的所见所闻令他欢欣鼓舞,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,决定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。在处理了新加坡的各项事务后,陈嘉庚于1950年5月回国定居。

陈嘉庚在国内的活动领域极为广泛,20世纪50年代,他多次视察祖国各地,沿途发现问题,除了当面建议和批评之外,还致函毛泽东、周恩来,向政协、人大提出多项提案,都得到重视和采纳。作为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,陈嘉庚为共和国的侨务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。他维护华侨合法权益,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,并鼓励华侨回国投资,参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。

陈嘉庚尤其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及学校重建工作,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复兴建设呕心沥血,为家乡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遗余力。他为扩建两校积极筹款,为建设新校舍科学规划,坚持每星期亲临工地巡视,风雨无阻。从1949年到1961年的12年间,两校校舍新建面积比解放前增长2倍多。陈嘉庚把生命最后的岁月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和家乡。

1961年8月12日,陈嘉庚因病于北京逝世,享年88岁。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委员、各界人士43人组成的“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”,为陈嘉庚举办了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民主人士举行的最隆重的葬礼。8月20日,陈嘉庚的灵柩安葬于集美鳌园,一代伟人长眠于他热爱的家乡故土。


关注微信公众号×
使用微信“扫一扫”关注公众号